“一根絲”雖細,但產業鏈卻很有韌性。在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紡織園區,從絲到線再到衣,“一根絲”拉起了一個產業集群,新澳羊絨、國斌亞琦、舜昌亞麻等多家上下游企業由此“卡位入鏈”,園區已建成羊絨全產業鏈和國內最大亞麻紡織單體工廠。全球44%的羊絨原絨、58%的無毛絨及全國65%的絨條、15%的羊絨紗均來自該園區。
鏈式發展是現代產業的顯著特點?!耙桓z”變為一條鏈,正是寧夏把鏈式思維融入產業發展、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的生動寫照。拿一臺工業機器人來說,其內部包含著成千上萬的零部件,零部件對應的又是遍布各地的廠商——若能以龍頭企業為核心,將這些原本零散的力量通過產業鏈這條“繩”巧妙編織,實現上下游的緊密配合與協同創新,最終就能形成一個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。簡言之,產業鏈條越長,產業的集聚效應越強,產業發展的潛力就越高。突出鏈式思維,才能促進產業倍增發展。近年來,我區以全產業鏈思維謀篇布局,推動特色優勢產業“串珠成鏈”,目前已建成先進光伏、高端裝備等百億元級產業鏈和新型材料、現代化工等千億元級產業集群,企業集聚、產業集群發展的生態圈加速形成。但是,一些產業“大而不強”“全而不優”的問題依然存在。要想進一步發揮產業集聚效應,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,就要在提升產業鏈實力、集聚水平、創新能力上持續發力。
說到底,產業發展不能依靠“單打獨斗”,攥指成拳才能迸發最大合力。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,注重各產業、各要素的內在關聯性,協同推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,推動短板產業補鏈、優勢產業延鏈、傳統產業升鏈、新興產業建鏈,才能讓產業鏈這條“線”越來越有力、集群這個“面”越來越強大,有效吸納各類生產要素,形成發展高地,不斷催生出“1+1>2”的疊加效應。
相信,當一個個主導產業串珠成鏈、連片成帶、集群成面,當完整、高效的產業鏈成為這片土地的“金字招牌”,寧夏的高質量發展也就有了遼闊的縱深和不竭的動力。(沈琪)